深海所啟動周六公眾開放活動
文章來源:撰稿/杜莉 供圖/莊洪盾 | 發布時間:2019-12-18 | 【打印】 【關閉】
12月14日,深海所面對三亞市民及游客組織公眾開放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響應三亞市科協關于開展“全國科普日”活動的統一部署,提升公眾對海洋科學、海洋保護的關注熱度,推進全民海洋科普教育。
開放活動位于深海所主樓一樓展區,包括海洋生態科普展,鯨豚標本館以及深海科考紀實片觀影區三個展區。在海洋生態科普展區,通過“初見”“窘境”展板,循序漸進的介紹人類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以及他們生存所面臨的捕撈、屠戮及白色污染等問題,最后,通過“攜手”展區,介紹三亞現有的海洋保護組織,呼吁全民參與,共同努力,攜手保護海洋生物,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在該展區還首次通過全息影像技術向觀眾生動的展示了來自8000米水深的大型生物——深海獅子魚,并通過滾動播放旁白的方式科普獲取獅子魚樣品數據的航次及深淵著陸器等詳細信息,讓大家對深海深淵科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鯨豚標本館本次共展出8個物種22副標本,利用鯨豚聲音模擬演示、多媒體投影、VR虛擬現實體驗等多個手段,為參觀者從三維的視角講述鯨和海豚的進化歷史以及各個物種的特征信息,幫助參觀者了解鯨豚動物生活習性以及擱淺危害。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上旬,經多方努力救治仍不幸死亡的擱淺領航鯨“萌丫”的遺體,經深海所鯨豚標本館積極爭取,通過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同意, 已被做成皮質標本和骨骼標本,在本次公眾開放活動中一并展出。當時參加救護的公益組織和社會團體代表,專程來到鯨豚標本館,以獨特的方式跟“萌丫”道別。
觀影區循環播放“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各類深海科考航次紀錄片和“探索一號”馬里亞納海溝綜合深淵科考航次紀實片,讓大家通過影像資料,更為直觀的了解中國載人深潛的探索歷程和中國科學家挺近萬米深淵的艱難險阻。
首期公眾開放活動共接待市民及游客210余名,參觀者紛紛表示,希望深海所在周末持續組織類似的公眾開放活動,能讓平時忙于工作的雙職工家庭在周六度過一個完美的“家庭日”,同時也感謝深海所和活動志愿者,犧牲周末休息時間,免費為大家提供科普學習的機會。
活動將在接下來的每周六定時開放,計劃持續五周。
市民參觀鯨豚標本館
市民參觀鯨豚標本館
Copyright ©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備案證號:瓊ICP備13001552號-1
瓊公網安備 46020102000014號
地址: 三亞市鹿回頭路28號 郵編:572000 網站維護:深海所辦公室 郵箱:office@idss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