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海洋探測科學目標”專題研討會順利在京召開
文章來源:供稿/王越 攝影/王越、許高杰(空間應用中心) | 發布時間:2019-09-06 | 【打印】 【關閉】
由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以下簡稱為“空間應用中心”)及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為“深海所”)聯合主辦的“地外海洋探測科學目標”專題研討會于2019年8月30日在北京順利召開。會議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地球化學研究所、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的一批資深科學家和青年學者出席并作邀請報告。空間應用中心及深海所的十多位科學家、青年學者、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會議。
據了解,木星/土星系統有多個衛星存在液態海洋,具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對研究太陽系星體的形成及生命的起源與存在形式等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目前已規劃月球、小行星與火星等探測任務,正在論證木星及以遠深空探測任務。
本次研討會主題為:天體生物、天體化學、海洋模擬、地外探測。此外,還設置了5個討論環節,分別就天體生物、天體化學、海洋模擬研究的科學意義及其對工程技術的需求,以及如何更有效地結合地外探測技術與科學研究發展進行討論。最后,針對核心問題:我國地外海洋探測的發展路線圖開展了研討。會議充分展示了地外海洋星體的國內外研究概況和進展,共同探討了不同學科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重大工程需求、重大項目立項以及推動學科發展的舉措等。來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林楊挺研究員在會上提出:探索生命是深空探測最前沿的熱點,追溯水是最有效的策略。地外海洋研究與探測是一個目標十分明確且突出的任務,我們需要在充分了解國際及國內深空探測計劃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引領提出新的基礎研究和探測計劃,并尋求低成本、多任務、科學目標突出的深空探測途徑。
此次會議氣氛熱烈、學術氛圍濃重, 充分展示了我國學者從天體生物、天體化學、海洋模擬、地外探測等不同角度對地外海洋發展的理解。會議為我國地外海洋系統研究和探測搭建了富有建設性的溝通平臺, 提出了不少可追尋的科學目標,肯定了地外海洋研究與探測的意義,是一次圓滿且成功的研討會。
此次會議后,空間應用中心和深海所的團隊會針對地外海洋探測的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點進行梳理,對接下來的工作進行規劃與部署,務求結合數字海洋模擬、實驗室模擬和深海摸擬,邁出堅實的一步,推進我國地外海洋研究與探測的項目開展。
會議現場
參會人員合影
Copyright ©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備案證號:瓊ICP備13001552號-1
瓊公網安備 46020102000014號
地址: 三亞市鹿回頭路28號 郵編:572000 網站維護:深海所辦公室 郵箱:office@idss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