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勇士”號完成深潛科考返回三亞 創多項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文章來源:撰稿/李季偉 攝影/杜莉 郭程 | 發布時間:2019-03-14 | 【打印】 【關閉】
3月10日上午8點整,“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靠港三亞,圓滿完成西南印度洋熱液科學考察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號在高海況、海底地質環境復雜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熱液區,創造了一系列中國載人深潛作業的新紀錄。當天上午,來自科技部、中科院的各級領導和深海所職工、研究生在三亞碼頭迎接勇士返航。
接船人員迎接返航歸來的科考人員
西南印度洋熱液科學考察航次(以下簡稱TS10航次)自2018年11月10日開始,2019年3月10日結束,歷時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下潛作業62次,平均水中作業時間9時15分,平均水下作業時間6時13分。本航次的完成,標志著我國載人深潛運維能力大幅提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停靠在“探索一號”主甲板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新華社郭程供圖)
在簡短的接船活動后,在深海所十樓匯報廳舉行了航次成果發布會,來自科技部、中科院重大任務局、中科院廣州分院的領導參加了成果發布會。
TS10航次是中國載人深潛器第一次覆蓋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深潛科考航次,完成了共5個熱液區(天成、龍旂、斷橋、Kairei和Edmond)及2個異常區(德純和純熙)的深海水下實地勘察,獲得了大量高質量、高分辨率的海底熱液活動視像資料,采集了豐富的熱液流體、硫化物、基巖以及熱液大生物樣品,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深海熱液科考成果,為深入研究現代海底熱液流體系統的物質循環、生命演化和適應機制以及生態環境效應提供了重要基礎數據和樣品。
成果發布會現場
TS10航次邀請了國內外10家單位、總計30名科學家及媒體人員參加了本航次下潛作業,其中包括了3位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巴西圣保羅大學和法國馬賽地中海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航次期間,三位外籍科學家作為右舷科學家,在西南印度洋龍旂熱液區分別完成了2個潛次(共計6個潛次)的下潛作業任務,他們對“深海勇士”號潛水器的性能、運行模式、運行效率和安全性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盼望進一步與中方進行深入合作。在毛里求斯靠港期間,澳大利亞駐毛大使及毛里求斯官員也表達了在深潛領域合作的強烈愿望。TS10航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載人深潛科考的能力與風采,也展現了對我國自主研制的載人深潛裝備的高度信心。
停靠在三亞碼頭的“探索一號”科考船
Copyright ©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備案證號:瓊ICP備13001552號-1
瓊公網安備 46020102000014號
地址: 三亞市鹿回頭路28號 郵編:572000 網站維護:深海所辦公室 郵箱:office@idss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