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寧教授淺談深海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17-06-05 | 【打印】 【關閉】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庫,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但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的海底是未知的,遠不及人類對于宇宙的認知程度。為了為進一步加強海洋教育,普及海洋科學知識,提高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5月24日下午,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工程與技術部主任,教授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陽寧教授做客我校第五十五期“衍林講堂”,為師生們講述深海礦產資源的開發現狀以及2017年馬里亞納海溝深海科考的背后故事和豐碩成果。
講座中,陽寧教授首先為同學們分析了深海礦產資源開發的必要性。他說,當前我國對各類礦產資源需求十分旺盛,但世界上陸地資源礦產又主要集中在政局不夠穩定地區,導致開發難度困難重重;同時陸地資源已經供給了人類幾千年來的能源消耗,尋找新的資源開發,已經迫在眉睫。而海洋所蘊含的資源,遠遠超過陸地。海洋中主要的礦產資源有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以及熱液硫化物、天然氣水合物、海洋稀土等,是未來人類資源開發的主要方向。同時全世界3.611億平方千米的海域有2.517億平方千米的國際海域,屬于全人類共有,政治爭端也大為降低,這也有助于推進和平利用海底資源的進程。
對于深海的礦產資源,應選擇什么樣的技術手段進行開采挖掘呢?陽寧教授介紹說,深海礦產資源開發由于海洋洋流,氣候等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導致開采難度以及系統的協調性要求十分高。在整個開采過程中涉及到的關鍵技術系統多達9個系統,從最初到的破碎收集技術系統到海底運輸技術系統、平臺技術系統、環保技術系統等等,每一個技術系統的運用都必須環環相扣,才能實現海底的礦產資源開發。陽教授還特別分析了環保技術系統在整個海洋礦產挖掘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他講到海底生態系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生態系統,生物的多樣性十分豐富,各類高壓高溫的生態環境也很顯著。但另一方面海底生態系統又是十分脆弱,若人類在開發利用海洋的過程中不注重海洋環保,這對海洋生態系統來說是致命的。如何在人類合理利用海洋的同時,又能保護海洋的生態呢?陽寧教授介紹到在采礦過程中需要堅持三個原則:第一,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底層水排回底層);第二,全流程利用(挖掘物全消化);第三,滿足生態要求(復墾),力爭在保護海洋環境的同時,達到人類對于海洋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關于當前各國海洋資源礦產的開發利用現狀,陽教授做了簡單介紹。1978年——1982年海洋礦物質公司對深海多金屬結核進行了試采,該公司在5000米水深的地方開采了約800噸結核物,但囿于經濟效能不及預期,長期海洋采礦技術處于封塵階段。而當前我國多金屬結核采礦系統也正在緊張實驗之中。
在隨后的講座中,陽寧教授還為大家分享了在今年春節期間中科院深海科考隊在馬里亞納海溝的科考成果。陽寧教授通過大量的圖片和視頻展示了整個科考的過程,特別是播放的科考成果視頻,讓在場的全體師生無不感動,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掌聲不僅是獻給我們的主講嘉賓陽寧教授,更是獻給為了祖國海洋科考而默默奉獻的每一個人。
最后陽寧教授就當前深海采礦的相關問題與我校師生進行了交流,講座在熱烈的氛圍中,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陽寧教授做報告
報告現場
文章轉自海南中學網站
作者:杜攀
Copyright ©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備案證號:瓊ICP備13001552號-1
瓊公網安備 46020102000014號
地址: 三亞市鹿回頭路28號 郵編:572000 網站維護:深海所辦公室 郵箱:office@idsse.ac.cn